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有两万多名志愿军被俘。其中,只有大约六千人选择返回祖国,其余的人则去了台湾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1950年,美国和韩国联手进攻,使得金日成不得不向毛主席求助,由此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。
“先发制人,避免后患”,毛主席的话给了志愿军们极大的勇气。
经过三年的时间,中国、朝鲜和美国在板门店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,这标志着朝鲜战争的结束。
1953年6月,双方的战俘被送回家,但让人惊讶的是,我国的两万多名参与援朝的志愿军,回到大陆的不到一半人。
大约有一万五千名志愿军战俘决定去了台湾。
那时候的台湾到底有什么样的吸引力,竟让那些英勇战斗的战士们不顾一切,甚至愿意“离开”党组织,也要前往那里生活?
1, 捕获的异世界生活
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参与国家最多、规模最大的一场冲突。我国共派出240万志愿军赴朝作战,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从云山战斗到清川江的最后交锋,中朝军队一路凯旋,最终把美军和南朝鲜军赶过了三八线。
战争总是伴随着死亡。在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役中,无数战士在混战中失去了生命。
还有一些人侥幸逃过一劫,被美国军方俘虏,关在战俘营里,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。
古话说得好:“打仗的时候,不能杀掉来送信的人。”
出于对人性的关怀,现代战争中明确规定不杀害俘虏和无辜的妇女儿童。
我国参与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遭受了美国的残酷对待,几乎可以说是被虐杀。
“我绝对不会背叛组织,不管你们怎么对我,我都不会去台湾!”这句话在女战士的营地里回响着。
随着一声鞭子抽打在身上的响声,女志愿军的声音慢慢变得模糊,最终彻底消失不见了。
要是她不肯改主意,我们就采取行动。
“好的,领导。”
不久,两个身穿美军制服的人把一名女俘虏从集中营带了出来,地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血迹。
“有人用针刺她的手指,我不敢相信一个中国女人能这么坚强。”
一声凄惨的哭喊响彻云霄,战俘营里的俘虏们紧握着拳头,多想把这些折磨他们的人狠狠揍一顿。
“我——我说,我不会出卖······”
还没等这句话说完,一把烧红的钳子狠狠扎在了她的背上。烧焦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。
“头,她说什么也不肯讲。”正在折磨女俘虏的美军士兵向坐着的男人汇报。
男人淡淡地说了句“那就处决吧。”女战俘的命就这样没了。
在美国的一个俘虏营里,有一个特别用来折磨人的房间。一些呼吸困难的女战俘被美军士兵剥光了衣服,有些地方因为被火烧焦,衣物紧紧粘在了皮肤上。
他们把她放进了一个装满碎玻璃的铁桶,接着按下了旁边的一个红色按钮。
哐当——哐当,铁桶在机器的运转下不停地滚动,里面的女人从最初的低声呻吟到最后变得无声。铁桶的缝隙中渗出了鲜血,揭露了他们的罪行。
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,却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。对于被俘的志愿军战士来说,他们不仅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和保暖衣物,还会定期对他们进行虐待。
在中国的一处战俘营里,近两万名被俘人员几乎每天只能吃一些变质的食物,有时候甚至食物都不够分,导致很多人经常饿肚子。
到了秋天末尾或冬天,朝鲜半岛的气温骤降,战俘们没有足够的保暖衣物,只能勉强用薄薄的外套裹紧自己。
要是不小心生病发烧,只能自己硬挺着,这结果是很多志愿军俘虏都因为疾病去世了。
当时有将近五千名志愿军俘虏因肺结核和痢疾失去了生命。
“按照名单对人下手,谁不愿意去台湾,就强迫他们去!”隐藏在美国军队里的国民党特务发出了这样的命令。
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,逃往台湾的蒋介石一直想采取行动,他希望通过支持美国来对抗共产党。
外人想法肯定不一样。
麦克阿瑟怎么可能不知道蒋介石的想法,但他不相信蒋介石是真心的,所以只同意把志愿军俘虏交给蒋介石处理。
有时候,同胞之间的行为甚至比美国人还要狠毒,他们对内下手毫不留情。
“我们一定能够胜利的,大家坚持一下就能回国了!”被俘的志愿军林学甫对正在排水沟里舀水喝的战友说道。
这个消息被特务头子李大安知道了,他马上拿起刺刀,冲进了林学甫待的帐篷,对着里面五十个脸色苍白的俘虏说:
“如果你们决定去台湾,我就不为难你们,否则,恐怕只能等共产党来处理你们了。”
这些热血青年的志愿军一听这话,马上气愤不已,他们坚定地说即使牺牲也不背叛党,大家纷纷吵着要把李大安赶走。
李大安见威胁没用,瞪大眼睛凶狠地盯着领头的林学甫,猛地用刺刀砍向了他的腿,顿时血花飞溅。
“你不是说要回家吗,腿没了你怎么回去啊?”李大安阴笑着说道。
林学甫虽然腿上流着血,但他坚定地看着李大安,说:“我宁可死,也不会背叛共产党。”
“上天有路你不走,那我可就不客气了。”话音未落,李大安就连续捅了林学甫好几刀,把他捅得像筛子一样。
那些没有同意去台湾的志愿军战士,都被像李大安这样的特务残忍地杀害了,一个也没能幸免。
等他们杀累了,就把剩下的志愿军交给美国人做实验,在人体里注射病毒,观察人的身体反应,这样来测试药物的效果。
当时有很多志愿军俘虏被国民党特务杀害,人数众多。很多人还没等到战争结束,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。
用各种手段强迫和诱惑
自解放战争起,每当国民党军队战败,都会损失大量士兵。这些士兵大多被共产党军队俘虏,经过简单的思想教育后,被编入共产党军队。
当时,在红军中流行一句话:蒋介石又在给我们“送武器,送士兵”了。
这些从国民党军队来的士兵虽然嘴上说着要忠于共产党和支持人民,但心里还是对原来的国民党怀有很深的感情。
毕竟,那是他们年轻时就开始支持的政党,怎么可能说变就变。
1949年,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,共产党军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,其中有一半是之前俘虏的国民党士兵。
蒋介石撤退到台湾后,始终对失去的280万国民党士兵念念不忘。
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他心里很难受,更加坚定了他召集军队返回台湾的决心。
为了把曾经跟随自己的战士拉回来,他在志愿军里安排了不少卧底,散播“共产党打不过敌人”的消息。
让那些害怕死亡的人选择能够保护他们生命的国民党。
对于剩下的志愿军战俘,蒋介石采取了“先软后硬”的策略。他让战俘营每天都组织娱乐活动,比如放电影、唱歌,甚至请来了一些特别的服务人员,目的是要削弱他们的意志力。
当有人沉迷于这种安逸生活时,国民党特务就会趁机说:“要是你们去了台湾,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。”
很多志愿军的俘虏原本是国民党军的士兵,他们因为害怕危险选择了跟随共产党。在特务的劝说下,这些人很快就被说服了。
但是仅仅拉拢一部分人远远不够,蒋介石家希望能有2.1万名战俘加入他的队伍,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兵力。
对于那些顽固分子,国民党特务使用了电击和鞭打等残忍方法,企图迫使他们就范。
“如果他不肯改口,就给他喝辣椒水。”
国民党特务把辣椒水倒进战士们的嘴里,接着用比手臂还要粗的木棍用力敲打他们的肚子。
强大的压力让辣椒水从口鼻中喷射出来,整个审讯室都弥漫着呛人的气味。
对于这些勇敢的战士来说,死亡成了一种奢望。敌人不断地伤害他们,又一次次将他们弄醒,就是要让他们尝尽生不如死的痛苦。
更为严重的是,对于那些坚定的志愿军战士来说,他们被迫采取了极端手段,用刻有反对共产党的铁板烫在他们的脸上。
这样一来,就算他们多么忠心,也很难再回到共产党那里了。
“你们到了台湾之后,我们会安排你们住进豪华的住所,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不用操心,一定会送到台湾最好的学校。”
那时候,国民党特务对志愿军俘虏许下承诺:你能每天看电影、听音乐,就像电影里美国人的生活一样,奢侈又高级。
为了瓦解志愿军俘虏的思想防线,他们甚至请来了美国的心理专家,专门对一些战俘进行思想改造。
在这种诱降之下,很多被俘的志愿军士兵受到影响,有三分之二的人要么自愿要么被迫回到了台湾。
3,”战俘事务”
他们心中始终想着祖国,在一些勇敢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带领下,与敌人顽强斗争,最终回到了祖国。
1980年,当张泽石看到国务院文件中的那句话时,为回国战俘伸冤多年的他不禁老泪纵横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六千多名回到祖国的志愿军俘虏遭遇了不公。他们在美军战俘营中的苦难经历,反而成了受到责难的原因。
自从回到国内,他们仿佛被人们遗忘了,没有人记得他们也曾是抗美援朝的战士,反而把他们当成是不够勇敢的“逃兵”。
英雄都是为了大义不惜牺牲生命,而被俘虏的人往往让人觉得不太可靠。
人们对归来的俘虏往往有很多负面的看法,因此,即使他们历经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,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善待。
30年后,战俘这个敏感话题终于被提出来了,给这群回国的志愿军俘虏一个交代。
自从1953年战俘回到祖国,张泽石和六千多名战友就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指责。不论是原来的部队还是政府都对他们抱有疑虑,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举动。
“你们怎么会被敌人抓走?难道你们是内鬼吗?”这样的质问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在美军战俘营里,国民党特务对那些不愿意回台湾的志愿军说:“就算你们回到国内,别人也会骂你们,批斗你们,一辈子也翻不了身。”
他们对共产党特务的话没在意,但回国后却真正体会到了不公平的待遇。
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,大家对政治问题都非常敏感。左派、右派或者思想不对等说法很容易让人受到指责,甚至危及生命。
再说,那些志愿军俘虏身上如果有反共的字眼,一旦被发现,肯定会立刻被愤怒的人群拉去坐牢,背上严重的政治罪名。
那群人给我们身上刻了“反共抗俄”和“杀朱拔毛”的字,想让我们屈服,但我们没有这样做。
这段文字出自张泽石的《我从美军集中营归来》一书,不过当时读到它的人寥寥无几。
在那段跟美军志愿军并肩战斗的日子里,他感到非常痛苦,因为战斗太残酷了,让人分不清是人是兽。
张泽石深知那种痛苦,因此他用后半生的时间致力于帮助战俘,为那些无辜的战俘们平反。
1977年,张泽石到了台湾,借助相关部门的协助,他找到了14300名曾经去台湾的志愿者。
你在美军战俘营里遇到了什么,为什么选择来台湾?
张泽石花了几年时间,仔细调查这个问题,对这些“叛徒”做出了公正的判断和结论。
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迫来到台湾的。国民党特务曾经承诺的优待并没有兑现,他们也无法再回到原来的地方。
最后总结:
2010年,80岁的张泽石决定写一本书《孤岛——一万四千名赴台志愿军战俘的故事》,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他们的遭遇,不再把他们当成“叛徒”。
历史可能会隐藏很多事实,但只要不停止斗争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,就总有希望存在。
张泽石一直有一个愿望,就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能够为战俘立法,追认所有在战俘营中牺牲的被俘人员为烈士。
让那些受苦的人也能沐浴在阳光下!
天宇优配-权威股票配资-配资投资平台-配资炒股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