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南京晨报
在水泥地上种花
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 潘来强
晨光中的金地校园,总在上演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。当露珠还在草尖闪烁,走廊已蓄满成长的喧响;暮色里的教学楼,灯火勾勒出知识流转的轨迹。作为力学小学金地分校的校长,我在这里触摸到了教育最美的容颜——那些在规则与人性的缝隙中自然生长的诗意,那些师生生命相互照亮的永恒瞬间。
跨学科的墙壁会说话
三年级教室的墙壁正在用学科语言书写爱国叙事。数学图表勾勒山河脉络,科学数据解读中国地势,语文诗行吟诵长江黄河,美术色彩渲染民族服饰。李俊楠老师班的“祖国在我心中”主题墙,让跨学科学习成为孩子们用世界声音表达真理的实践。在新林校区,生锈的落水管被绘成彩虹桥,灰暗的窨井盖化作星空图。蹲在墙角创作的小女孩仰头说:“校长,我想让水管开满夏花。”这种儿童立场的校园美学,让陈如平教授倡导的“中国新样态学校”有了具象表达——教育温度在水泥地上绽放,育人故事在落水管上发芽。
操场上的数据与体温
体育教师杨飞的蓝色文件夹藏着教育智慧。每张运动评估表不仅记录着心率数据和投篮命中率,更镌刻着“主动扶起摔倒同伴”“发明新式热身游戏”的温暖评语。盛夏烈日下,孩子们分组测量运动后脉搏,用数学统计解析篮球轨迹,争论沙坑起跳的角度奥秘。当汗水晕开评估表的墨迹,我顿悟真正的“教学评一致”,是让评价本身也成为育人过程。这个随身携带文件夹的南京市优秀教师,用行动诠释着“阳光是最好的体育老师”。
破墙而出的教育生态
学校公众号里,三年级学生用吸管搭建的高架桥、酸奶瓶做的雨水收集系统,让苏霍姆林斯基“生活即课堂”的教育理想照进现实。评论区家长留言:“孩子现在散步都在观察市政设施。”更动人的是师生走进社区宣讲非遗:内向女孩演示板桥菜粑粑制作时,身后站着语文、美术、劳动三科教师构成的跨学科支持系统。当我翻看手机里上千张校园瞬间——暴雨中共撑的伞、晨雾中的早读、暮色里的社团,突然明白这些不只是工作记录,而是教育生命的自然延续。
某个黄昏,空荡走廊的夕阳将教室窗格投射成跳动的光之方格,恍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教育实践中若隐若现。此刻盛夏的金地校园,教育之美正如那郁郁葱葱的夏木:当我们埋首耕耘时,它悄然生长;当我们抬头寻觅时,它已亭亭如盖。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样态——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,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开花的可能。
天宇优配-权威股票配资-配资投资平台-配资炒股评测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